新華網
首頁
新華網
新華投教基地
視頻
圖解
資訊
【白話金融】探究美股今年為何大幅波動
【白話金融】張斌闡釋疫情影響下的宏觀經濟應對之策
【白話金融】高善文:建議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救助困難群體
【白話金融】4月CPI漲幅回落 調控要平衡兼顧供需兩側
【財經戰“疫”云課堂】第25期:疫情下家庭財富變動趨勢
【白話金融】投資者需用理性穿越風險周期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 讓資金“直達”實體經濟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定向的流動性釋放,增加相關領域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進而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堅決從嚴從重打擊財務造假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指出,財務造假嚴重挑戰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是證券市場的“毒瘤”,必須堅決從嚴從重打擊。
財經觀察:樂觀情緒助推美股走高但隱憂仍存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5日盤中創下歷史新高。有分析人士認為,美股后續走勢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投資者需保持謹慎。
銀行理財年中會止跌回升嗎
5月以來,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已連續3周小幅上漲。這是否意味著銀行理財收益率已經止跌回升,重回上升通道了呢?
個人破產制度不會成“老賴”避風港
個人破產制度是成熟市場經濟環境應有的救濟退出機制,深圳率先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健全市場退出機制,能激發市場主體創業熱情,讓創新創業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中概股回歸潮起 李小加預計還有更多企業來港上市
6月5日中午,網易結束了在港公開招股,據市場初步估算,超過37萬人參與了網易港股“打新”,網易公開發售部分或將獲得逾300倍超額認購。受疫情影響一度平淡的港股IPO市場,因中概股的回歸,正在恢復熱度。
火爆“樓市打新”B面: 剛需擔憂“陪跑”
近期,“萬人搖號”在房地產圈刷屏,起因是杭州市有超過6萬個家庭一起搖號“搶”900多套房,整體中簽率不足2%。無獨有偶,南京、成都等部分城市此前也分別上演過“萬人搖號”的“大片”。
銀保監會:向全國自貿區復制推廣有關金融監管政策
建設自貿區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舉措。近年來,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試點經驗,可服務全國自貿區改革建設大局。
場外配資遭重拳圍剿 183家黑平臺被曝光
近日,監管部門集體對場外配資進行了新一輪的重拳圍剿。僅5月28日一天,就有上海、深圳、廣東、青島、廈門等多地證監局就場外配資發布風險警示,并公布了一大批場外配資機構的“黑名單”。目前,累計有15家證監局公示了183家黑平臺。
醫藥板塊飆升逾30%年內霸榜 五大關鍵詞勾畫投資新賽道
今年以來,A股市場在跌宕起伏中不斷演繹分化行情,強者恒強的投資邏輯已然成為業內共識。市場熱點在科技與大消費之間輪番切換,兩條投資主線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商業匯票信息披露面臨規范 央行擬建立承兌人信用約束機制
商業匯票是企業資金周轉、融資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實踐中,往往因信用問題導致其流動性和融資便利性較低。這一現象有望很快得到解決。
險資頻頻舉牌A股 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
近日,A股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動作頻頻。先有險資通過舉牌上市公司增持權益類資產,目前舉牌次數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38家上市券商 5月份共實現營收164.03億元
截至6月5日晚間,38家上市券商5月份月報全部公布完畢。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5月份38家上市券商共實現營業收入164.03億元、凈利潤65.71億元,分別環比下降48%和52%。
時隔一年社保再拋減持交行A股方案 是否實施不確定
時隔一年,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再度發布公告,擬減持交通銀行部分股份。據了解,目前交行既是滬深兩市中股息率較高的銀行之一,也是社保基金唯一高比例重倉的銀行。
銀保監會:堅決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
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4日就支持實體經濟、金融改革開放、防范化解風險等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寶寶類理財收益率低至“1” 搬資金回銀行?
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貨幣基金收益率一路下跌,幾乎全線進入“1時代”,導致那些原本已習慣把錢放在寶寶類理財中的投資者“移情別戀”。
兩融余額三連增 各路資金加緊布局A股
A股在6月份首日放量飆升后,穩步攀升,市場賺錢效應再度顯現,以北上資金為主的各路資金也在加緊布局。
年內18家公司退市 與去年全年持平
截至6月4日,今年以來已經有7家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其中4家公司為財務退,3家公司為面值退(包括東灃B)。另外,年內已有11家上市公司通過出清式重組退市,合計18家上市公司退市。
私募機構備戰新三板 建議個人投資注意風險
對于個人投資者,不少私募機構人士建議注意投資風險,另外,當下A股的“打新神話”能否延續到新三板不太好說,通過基金參與新三板投資是較好的路徑。
“非接觸式金融”能火多久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非接觸式金融逐漸興起,并成為近期金融業務中毫無疑問的主角。
【財經翻譯官】“11+9” 2020年A股的秘密都在這了
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近年的報告中是最為簡約的,只有2019的一半左右篇幅。
5月份加倉超千億 外資連續18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5月境外機構債券托管面額為21130.72億元,較4月增加1119.36億元,同比增長31.20%,相較上年末增長12.58%,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18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新三板轉板制度落地 精選層掛牌一年可申請轉板
6月3日晚間,上交所有關人士表示,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至上交所科創板轉板上市。
5月發行超1.3萬億元 地方債提前下達額度完成發行
5月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13025億元,創地方債券單月發行量新高。截至5月底,2020年地方債券共發行31997億元,其中新增債券27024億元,再融資債券4973億元。
中證法律服務中心與寧波簽署訴調對接合作協議
該框架協議是繼上海金融法院之后,中證法律服務中心與人民法院簽署的第二份訴調對接合作協議。
【全民防非】情景短劇《天上掉餡餅 地下有陷阱》
受到非法證券期貨活動侵害后,請在第一時間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或者向當地工商部門、證券期貨監管部門反映。
融資需求爆發 期貨公司加速沖刺A股上市
在南華期貨、瑞達期貨登陸A股之后,新一波期貨公司正積極備戰沖刺A股上市。日前,浙江證監局披露永安期貨輔導備案公示文件,該公司正式進入上市輔導期。據了解,上海中期期貨、弘業期貨、新湖期貨均加入了沖刺A股上市的行列。
中國穩步恢復經濟提振全球信心——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兩會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兩會傳遞出的積極信號,認為在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之際,中國政府推出的舉措都極具針對性。中國各領域都在爭分奪秒地復工復產以彌補疫情造成的損失,這有助于全球經濟復蘇。
金融消費被吐槽“坑”多 金融委表態將出“重拳”
近年來,我國金融產品和服務日趨豐富,在為金融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金融消費糾紛頻發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金融消費者保護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公私募倉位攀至高位 龍頭股策略加劇個股分化
近期滬指在2800點附近震蕩,個股分化愈發明顯。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低估值策略在A股失效近兩年,公私募持續追捧行業龍頭股,“強者恒強”成為市場長期趨勢,個股分化或進一步加劇。
業界緊盯創業板注冊制 改革進程時間表
截至目前,上述有關創業板改革的四部規章和八項主要規則均已完成征求意見,另外,關于創業板發行承銷、再融資和發行信披等規則,將于6月6日結束征求意見。
3天3700億元 央行逆回購本周“三連擊”
3天3700億元,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后持續加碼。但在政府債券發行和繳稅因素影響下,資金面仍有所收斂。截至目前,央行逆回購操作利率仍保持不變。
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又宣布失敗 小基金生存艱難引關注
日前,中融基金一則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引起業內熱議。中融鑫優創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先是公告提前結束募集,此后再發公告,又宣布基金募集失敗,這在公募基金行業較為罕見。
“中國版”集體訴訟制度為投資者撐起“保護傘”
兩會期間,“集體訴訟”和“投資者保護”成為兩會代表、委員提交的議案、提案中關于資本市場的高頻詞。
眾應互聯搭上“網紅概念”股價漲停 遭交易所問詢
近年來,“網紅概念”的迅速崛起,引來部分上市公司及各路資金的熱情追逐。
監管頻提嚴打欺詐行為 多位代表建議提高刑罰力度
今年全國兩會,關于資本市場的關鍵詞不少,如嚴懲欺詐造假、投資者保護等,今日本報選取兩個關鍵詞,采訪專家一一解讀。
證監會制定系列準則 規范科創板公司申請文件報送行為
證監會官網昨日發布信息,就科創板上市公司募集說明書和申請文件準則公開征求意見,以進一步規范科創板上市公司發行證券申請文件的報送行為。
金融委辦公室發布11條金融改革措施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27日表示,根據國務院金融委統一部署,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金融委成員單位,在深入研究基礎上,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原則,將于近期推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
完善資本工具激發企業活力 創業板改革引領高質量發展
此次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的一大亮點,就是對各項資本工具的進一步完善。“兩會”期間,多位創業板上會代表委員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完善后的規則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外資加速流入A股 3公司持股逼近上限被預警
兩會期間,利好消息頻傳。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經濟數據呈現好轉態勢,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
銀保監會:明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九大重點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5月26日表示,2020年銀保監會要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并明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九大工作重點。今年將繼續加強影子銀行監管,防范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并繼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二次上市案例增多 中概股回歸或將再成風潮
最新消息,計劃在“6·18”有“大動作”的京東將于5月28日尋求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無獨有偶,同時操作赴港二次上市進程的還有國內知名游戲企業網易。
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 配套制度將不斷完善
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是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頭戲。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兩會代表委員表示,注冊制改革逐步推進,將重塑資本市場投資生態,改善投融資環境,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能力。
今年前4個月房企債券融資5010億元 應對償債高峰期是主因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際,不少房企都做了一項過去處在長期牛市時基本不做的事,就是盤點現金流壓力測試,事關生死。
基礎設施REITs有望成為擴大有效投資新抓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時,提出要擴大有效投資,并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
代表委員“點贊”創業板改革 上市公司緊抓轉型升級良機
截至5月26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有812家,總市值達7.16萬億元,投資者數量超過4500萬。在這樣一個龐大市場上,首次將增量與存量市場改革同步推進,且在IPO、再融資、并購重組等領域同步實施注冊制。
“兩新一重”精準發力 擴大有效投資紅利正釋放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就表示,“今年的投資工作意義非常重大,不同尋常。中國目前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投資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至為重要。
基金再迎超級發行周 長錢流入提振市場信心
在A股估值、基金產品吸引力和投資者認知共同提升的背景下,“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基金發行魔咒正在慢慢被破除。
化工品迎來“春天” PVC價格兩月上漲逾兩成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逐步走強,加之國內復工復產順利推進,化工商品價格也迎來“春天”。
債市發行升溫 今年以來超20萬億元
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19286只,融資規模20.1萬億元,其中5月份一個月不到就發行3.25萬億元。業內專家表示,進入二季度,在宏觀政策等因素影響下,我國債券市場漸入發行高位。
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資金,如何精準輸血企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先后推出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以及面向中小銀行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共計1.8萬億元低成本資金已經或即將注入實體經濟。
央行:2018年以來降準12次釋放長期資金約8萬億
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12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共釋放長期資金約8萬億元。通過降準政策的實施,滿足了銀行體系特殊時點的流動性需求,加大了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推進了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
減稅降費再加碼 近五年合計減負將逾7.76萬億元
目前來看,前期出臺6月份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
年內22家銀行發行小微金融債逾2100億元?
隨著國內貨幣寬松空間打開和歐美央行降息大潮,小微金融債發行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這有利于激發銀行發行小微金融債熱情。
易綱:創新貨幣政策工具 縮短貨幣政策傳導鏈條
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還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并不意味正式落地發行,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ETF全面開花 主流寬基和主題細分產品都挺火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布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的熱情不減。最新數據顯示,近5個月以來已有46只ETF發行。從新發基金類別看,主流指數寬基產品得到進一步覆蓋,主題ETF及細分行業ETF等多類別ETF產品也同步擴容,各個賽道漸成紅海。
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資本市場再育新生機
5月22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資本市場表述時只有言簡意賅的一句話,即“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
如何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發展改革委詳解今年“施工圖”
讓老百姓端穩自己的飯碗、多措并舉促進消費回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堅定不移地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面對種種不確定因素,中國經濟發出了自己的最強音——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126個月后,“+注冊制”對創業板改革意味著什么
千呼萬喚,創業板改革方案正式出爐。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
年報巨虧逾112億樂視網終止上市倒計時
4月26日晚,樂視網披露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歸母凈利潤為-112.79億元,這已是公司連續第三年虧損。根據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樂視網觸及多項終止上市條款,此份年報或成為樂視網登陸A股后的最后一份年報。
“降息”拼圖再添一塊 TMLF續做利率下調20基點
繼近期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先后下調20個基點后,“降息”拼圖再添一塊,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利率昨日跟隨下調20個基點。
證監會現場檢查84家首發企業 30家“問題戶”撤回IPO申請
昨日,證監會官方網站披露了2019年6月以來對86家首發企業開展現場檢查的情況:截至目前已完成84家首發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其中30家已撤回申請終止審查。
證監會重申從嚴從重從快追責財務造假
證監會官網昨日發布信息稱,2019年以來,證監會已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財務造假涉嫌犯罪案件6起。
近5000家機構已退出 互金網貸專項整治進入收官
近日,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互聯網金融和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求,下一步要積極穩妥做好專項整治收官工作,為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新證券法喊話投資者保護 年報以近萬億元分紅作答
眾多上市公司在發布年報的基礎上,也同時披露了分紅預案以及投資者保護工作情況報告,這從信披質量、發揮獨立董事作用等多方面切實保護了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新證券法著重強調的投資者保護正在“落地生根”。
中色股份去年虧損逾10億 “萬向系”董事質疑要追責
受到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等因素影響,中色股份(000758)2019年業績遭遇“滑鐵盧”,全年凈利潤由盈轉虧逾10億元。
中行直接劃扣保證金 原油寶穿倉者“認虧不認宰”
中行原油寶事件出現新進展。在4月22日晚間發布一份情況說明后,23日凌晨中行陸續將投資者“原油寶”賬戶中的保證金直接劃走,正式執行-37.63美元/桶這一聞所未聞的結算價。
舉報雙方從戰友到仇敵 銀鴿投資亂局雪上加霜
臨近披露年報,銀鴿投資(600069)卻遭合作伙伴實名舉報存在巨額違規擔保、貿易空轉等違法違規行為。雙方如何從合作伙伴到反目成仇?1850萬元的融資為何死磕?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多次采訪雙方,力求還原更多真相。
三大電信運營商一季度共賺325億元 5G套餐用戶數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三大運營商一季度業績均造成一定影響,三大運營商一季度合計賺約324.88億元,日賺約3.57億元,略低于2019年同期日均賺3.62億元。
瑞幸事件火了董責險 上市公司投保需求飆升
在日趨規范和嚴格的監管環境下,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逐漸注意到董責險的作用,投保積極性有所增加。從平安產險2019年收到的詢價數據來看,主動咨詢董責險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同比增長300%。
車險改革進深水區 車主有望迎“大禮包”
近日,銀保監會連續向財險公司下發兩份車險改革相關文件。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動向表明,監管部門年初透露的“2020年正式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漸行漸近。
基金業首季虧損288億 權益基金小幅減倉
相較去年四季度整體盈利3156.09億元,基金今年一季度畫風突變,虧損288.75億元,股票和混合基金成為虧損主要來源。表現較好的債券基金單季盈利達693.05億元,成為一季度最賺錢基金品種。
16.7萬億元 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規模已近17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權益基金實現較快發展,權益基金“千億俱樂部”進一步擴容,權益基金管理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基金公司從去年年底的9家增至11家,華夏基金以2879.69億元的管理規模位列第一。
抄底原油“翻車” 誰的責任更大?
“抄底”原油的投資者,昨天迎來最慘烈的“大翻車”——不僅“抄底”沒抄到,反而虧了保證金,還倒欠銀行錢。對于原油寶“翻車”事件,許多投資者并不買賬,認為中國銀行在4月21日關閉交易通道的做法需為投資者的穿倉損失負一定責任。
史上首次“負油價”,石油行業壓力如何破
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并不相同。原油期貨實際上是商業玩家的資產。
貴州茅臺去年營收888億元 “新高”時代如何再創新高
4月21日晚間,新華社民族品牌指數成分股貴州茅臺披露2019年年報。在風險提示中,貴州茅臺提到可能的風險包括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疫情導致白酒消費需求短期下滑、環保壓力仍然較大和知識產權保護等。
明星基金經理調倉操作各有考量
公募基金一季度季報密集披露,基金經理調倉路徑揭曉。明星基金經理在一季度重倉股的操作上,出現明顯分化。
原油價格暴“負”推手:和時間賽跑的油罐
繼美國原油期貨5月合約首次收于負值之后,北京時間21日晚間,跌勢蔓延至主力6月合約。根據美國原油期貨交割制度,到期日未平倉的頭寸將進行實物交割,買方需要尋找油庫存儲原油。
股基涼了債基火了 震蕩市基民看重安全感
一邊是以穩健著稱的債券型基金受到追捧,一邊是偏股型基金發行頻頻遇冷。一冷一熱之間,體現出基民濃厚的避險情緒。
新基建范圍首次圈定 今年萬億元投資可期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內容。
LPR調降折射三大信號
首先,此次LPR大幅調降意味著當前已進入“降息通道”,未來LPR仍有下行空間。其次,一年期LPR單次調降20個基點,證明政策將多措并舉加大力度支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再次,非對稱調降再次強化“房住不炒”的政策邏輯。
白糖期權上市三周年 涉糖企業“免疫力”提升
作為中國期貨市場首批上市的商品期權產品,白糖期權上市已滿三年。記者19日從鄭州商品交易所獲悉,三年來,白糖期權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功能發揮成效凸顯。
去年PPP凈入庫項目786個 投資額1.2萬億元
4月17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發布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2019年報顯示,2019年,新入管理庫項目1434個,投資額2.2萬億元;各地退庫項目648個,投資額8023億元;凈入庫項目786個,投資額1.2萬億元。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數字人民幣研發正穩妥推進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17日表示,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并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深圳:將對惡意炒作房價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4月17日,深圳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部分市民反映個別樓盤“收取喝茶費”“捂盤惜售”“惡意加價”等問題,深圳市住建局高度重視,已會同各區和相關部門深入調查,將根據調查結果對惡意炒作房價的行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國資委通報央企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并同央企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
4月17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暨2020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簽訂視頻會議,分析中央企業經濟運行形勢,明確任務,研究措施,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力以赴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首季業績表現不俗 多家芯片龍頭樂觀展望發展前景
多家集成電路龍頭公司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不少公司對二季度及下半年發展前景相對樂觀。
大基建板塊持續升溫 北向資金一周凈流入300億
周五,A股三大指數盤中均創出4月以來新高。昨日,北向資金第一大重倉股貴州茅臺股價高開高走,盤中最高觸及1234.56元,距離再創歷史新高不到1%。
外資行用倉位配置力挺中國資產
記者在近期采訪中獲悉,不少投資機構表示看好中國市場,主動調整倉位。從一些數據來看,部分外資機構近期持續加倉中國公司股票。
證監會明確今年立法計劃 創業板注冊制入列
證監會明確了今年的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對全年的立法工作做了總體部署。證監會介紹,此舉是為了進一步做好2020年證券期貨監管規章等立法工作,保障修訂后的《證券法》順利施行,完善證券期貨監管法律實施規范體系,加強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依法推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IMF預測全球經濟萎縮3% 呼吁加強多邊合作
IMF認為,如果疫情在下半年消退,各國采取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企業大量破產、長期失業和系統性金融壓力等問題出現,全球經濟增長有望在明年反彈至5.8%。
貨幣ETF總規模逼近2000億 創10個月新高
雖然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大面積跌破2%,但在貨幣寬松和股市大幅波動環境中,市場的流動性管理需求猛增,資金凈申購場內貨基的熱情不減。銀華日利基金經理王樹麗透露,目前場內貨基投資者依然以權益投資者為主,意在避險及管理流動性。
金價又又又漲了,你后悔沒早買嗎?
如果你是一位在2011年之后投資了黃金的人,朋友,原力真的與你同在了好久......
近1個月漲逾12% 黃金ETF收復失地
近期金價強勢上漲,黃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凈值隨之走高,4只黃金ETF成功收復此前暴跌的失地, 自金價觸底以來漲幅達到12%。
國際金價創逾7年新高 “股期”兩市表現搶眼
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對國際經濟增長前景擔憂的影響,截至4月14日記者發稿,國際現貨黃金價格盤中突破1720美元/盎司后不斷向上,創逾7年新高。
“新基建”加速跑 特高壓迎重金布局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家電網”)正在加緊組織開展“十四五”電網規劃研究工作,計劃年內完成規劃報告編制,上報國家能源局。其中,被稱為“新基建”重頭戲的特高壓將加快推進,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中發揮更大作用。
護好外貿企業基本盤銀保合作制定 保單融資“白名單”
隨著全球疫情蔓延,出口受阻、收入銳減,我國許多外貿企業正面臨償債能力下降、現金流吃緊的困境。鑒于外貿企業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險。
3月PMI重返擴張區間 工業經濟出現積極變化
3月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PMI均超預期回升至榮枯線以上,表明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較2月出現明顯改善。尤其是伴隨企業員工返崗率上升,就業人員指數也重返擴張區間,就業形勢好轉。
外匯局:截至3月底審批 QFII投資額度1131.59億美元
3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額度、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以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額度的審批情況。
美股迎來特殊財報季 投資者小心“遇雷”
業內人士提醒,目前全球股市仍然處于非常不確定的時期,各國仍在積極出臺政策支持經濟和穩定金融市場。這時,備受關注的美股財報季又將在本周拉開帷幕。
加載更多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成人漫画网站|av免费视频亚洲直播|8888ye成人网址|亚洲成在人线视频7tav国产自拍视频在线